2011-3-29 10:35
bunnylai
陸羽仁--貶值潮(2) 2011/3/29
貶值潮(2) 2011/3/29
美股最後的半小時急轉直下,由升轉跌,結束了連續三日的升勢。不過跌幅輕微,交投亦異常淡靜。杜指跌23點,收報12198點,標普500指數跌4點,報1310點。杜指期貨最新報12111點,較現貨低水87點。
港股美國預託證券偏軟,ADR港比指數報22941點,比香港收市低128點或0.6%。匯控收81.47元,比香港低0.7%,中移動收70.65元,比香港低0.5%。
美國昨日公佈的經濟數據其實不差。2月消費者開支增長好過預期,連續第8個月上漲,且幅創下2009年6月以來新高。2月的二手房簽約銷售較上月增長2.1%,遠高過市場預期,反映美國的房屋銷售已開始溫和上揚,又似乎扭轉了早前前話美國樓市可能再下插的睇法。
拖累美國大市的主要力量則來自酒店股,萬豪國際集團(Marriott International) 國際業務強勁,但美國國內就唔掂,北美市場第一季度增長就差過預期。萬豪國際預計,第一財季全球範圍內每間可出租客房收入將增長7%,係預期的下限。股價大跌6.3%,亦拖累其它酒店股。萬豪的業績顯示美國的高檔自主性消費仍然未掂。
核電設備有關的企業,在日本核電危機穩定下來後曾有過少少反彈,但日本核洩漏有擴散跡象,相關股又再回軟。不過影響較深遠的還是德國昨日選舉的結果,標榜反核的綠黨(Green Party)以大比數爆冷勝出,核發電行業相信在短期內無乜運行。德國的核電廠現時供應該國四份之一的電力。首當其衝嘅係賣鈾(Uranium)的企業,鈾價自日本核危機以來急速下滑,今年的期價格已由每磅80美元下滑至69美元,明年的則由100美元下跌至77美元。
昨天講到美元貶值潮,講到大家好喪氣,因為港元跟住美元跌,代表港元購買力下降,無論買來路貨或外遊都貴啲,變相令生活質素下降。
想起早前網友大笨袋鼠的留言:「在社會一個大M字之中,趁你個位置比洗碗阿姐好得多,尚處正在空洞化的中游位置,努力走向M字上浮的一邊;不要給大鱷推低你去下沉的一邊…….他日若是成功歸啱M字上邊,而到時還沒有失去那份心情,應該會比較有更多能力和機會,可以為歸錯M字邊的人,或還在中間凹位掙扎的人,做多一點事吧?」
我估M型社會及生活質素的問題,可以咁睇,《經濟學人》早前有篇文講貧富懸殊,話在現代物質生活以及科技醫藥均大幅改善的前題之下,不論是金字塔頂端的富豪,或生活仍算可以的「中產階級」,其實生活質素相差不遠。貧富差距的確加大,但生活質素的滿意度並不是和有錢成正相關。文章引述賓州大學教授Dirk Krueger在 2006 年的研究,認為美國在財富差擴大的情況下,上下層消費不平等的程度,數十年來沒有變動了;而美國及其他市場化的民主國家,富人與普通的快樂指數其實相距不多。舉例說有雪櫃和無雪櫃差別很大,但要10萬、8萬的Sub-Zero雪櫃,和幾千元的國產雪櫃,使用差距遠比標價少。同樣道理,普通人和大錢人一樣有牛奶飲,可以坐飛機去旅行,雖然坐普通等和坐頭等不同,但其感受的快樂差距無想像中咁大。
《經濟學人》那篇文章的結論是睇「賺幾多錢」只是一面,「花幾多錢」、「怎麼花錢」、花錢的價值何在是另一面。
我比較入世,認為賺錢仍然必要,正如大笨袋鼠的留言:「要努力走向M字上浮的一邊」,要向上游,爭取事業成就和財富增長仍然是關鍵,特別是自己手持的貨幣有可能長期貶值時,如何穩健地增長財富,至關重要。在投資市場,給大鱷吃掉手中財富是最無謂的事情,若手上已有一定財產,更要小心保管,先要定出合理目標,以一年增長10%至20%,不求一朝發達,是不會一朝洗袋的關鍵。我睇內銀股隻隻盈利還有20%以上的增長,派2、3厘息,佢地還處於高增長期(過兩三年後唔知),在一年內低價時買入,揸到有20%利潤沽出全部或一部份,似乎是較簡單的「唔用腦保值法」。其他方法回報可能較高,風險亦會較高,要小心計數衡量。
陸羽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