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-3-25 08:34
bunnylai
陶冬 : 財經天下- 日本災害之評估
[size=4][b][color=#ffa500]日本災害之評估[/color][color=#0000ff]
[/color][/b] 周日筆者在超級市場購物,順手抄起日本產的奶茶。突然一絲念頭掠過,這瓶奶茶會不會受到放射性污染?於是已經進了購物車的奶茶又回到貨架上。那瓶奶茶遭到核污染的概率很小,不過不買這瓶奶茶對筆者的成本為零。[/size]
[size=4][/size]
[size=4] 這種消費心理,不僅發生在筆者身上,恐怕還發生在其他許多消費者身上;不僅奶茶滯銷,對旅遊業、農業的打擊恐怕比地震、海嘯、核洩露更致命。這種歧視消費心理在市場學中有許多文獻研究,不過對日本經濟可能帶來的影響,卻是現實的、沉重的。
筆者認為,這次災難對日本經濟的影響,可能大過目前多數經濟學者的估計。經濟學家更多從生產受干擾的角度來分析經濟所受的衝擊。的確,停電、廠房受損,致使汽車業、電子業的生產中斷。不過這些是暫時性的,估計至夏秋季,多數生產將可以陸續恢復正常。
這場危機,對日本消費者的心理震撼更強大、更持久。在一個對地震習以為常,自認為核設施十分安全的國度裏,爆發出如此巨大、意想不到的危機,對日本消費者的信心無疑是一次重創。對於人生的不安感、環境的不安感,勢必影響本來就十分脆弱的消費信心。
經濟學家看好日本的災後重建計劃。1995年的關西 (阪神) 地震之後五年,中央財政總共投放50萬億日圓用於重建,筆者估計這次財政投放可能超過90萬億日圓。日本政府甚至在研究設立類似戰後重建機構那樣的組織,大搞基建、提振經濟。但是對於一個債務占GDP比率達200%的政府,災後重建幾乎無可避免地造成「排擠效應」,大幅壓縮其它開支,而且收縮財政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可能比重建工程的正面影響,更早浮現出來。筆者認為,日本經濟今年重現衰退的可能性非常高,2011全年GDP增長預計為-0.6%。[/size]
[size=4][/size]
[size=4] 這場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,估計要小得多。日本經濟以PPP (平價購買力) 計算僅占世界經濟6%,日本內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震災的主要傳導機制,是生產鏈的中斷。日本在不同產業的生產鏈的重要性各不相同。在汽車業,部分電子產品的供應處壟斷地位,甚至有全世界120家汽車品牌共用一個電子元件供應商的情況。在電子業上游,日本的存在也是舉足輕重的。筆者認為,個別消費產品可能因生產鏈斷裂出現斷貨,不過多數產品可以靠庫存和其它國家增產度過難關。
至於日本重建工程產生出的需求,多數要等到明年後才會顯現,而且訂單可能多落入日本企業袋中。筆者相信,日本整個重建計劃對原材料及海外機械產品的需求,抵不上中國一個房地產新政。
日本的貨幣政策,因災害而由超寬鬆變得更寬鬆。為了支持龐大的財政赤字,日本銀行的量化寬鬆政策會持續相當時間。不過隨著經濟復甦,通脹壓力上揚,歐洲、美國的貨幣政策均面臨退出的壓力,這不會因日本災情而改變。日本的持續寬鬆和歐美的先後退出,意味著日圓匯率大頂已經形成,日圓進入貶值周期。[/size]